Z6尊龙“一个‘木箱’能卖2000?我们也能做!”从农村到年产6万台钢琴这个小镇
发布时间:2024-07-02 13:52:22

  Z6尊龙新版官网入口Z6尊龙新版官网入口88个琴键,220多根琴弦,300道工序,8000个零部件……60岁的韩国整音师李炳男,仔细聆听着每一次击打所回荡出的旋律,或清脆,或悠扬Z6尊龙,或深沉。

  挂弦,拨音、调律……农民工林明飞熟悉这台钢琴制作的每一个流程。沉醉于乐器之王的魅力,她的指尖情不自禁地在黑白琴键上律动着。

  90后琴二代潘鸿凯,穿梭于前辈们精耕细作的生产车间。走到一台钢琴前,他打开手机直播,这位后浪尝试为一台台小镇的钢琴寻找全新的出路。

  三位不同时代、不同岗位的钢琴从业者,汇聚在浙江省德清县洛舍镇——这个人口只有1万多人的小镇,拥有100多家钢琴企业,年产钢琴超过6万件,承载了全国近20%的钢琴市场。

  朴素的农民如何造出全国驰名的钢琴?一台优质的钢琴又是怎样锤炼而成?今天,我们继续带领大家领略了不起的小镇——钢琴之乡洛舍镇。

  当悠扬的琴音响彻洛舍的街头巷尾,年届6旬的王惠林依旧感慨:36年前,或许没人会相信,一个普通的江南农业小镇,一群素日耕种的农民,能和一台钢琴产生任何关联。

  1984年,木匠出身的王惠林,在洛舍担任玻璃厂的厂长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来到上海,看到了市民排队买钢琴的盛况,一个木头箱子,发出声音就能卖2000元,这生意为什么不做?于是,一个自然而又大胆的想法油然而生——洛舍能不能造钢琴?

  1985年,王惠林用行动给出了答案。他说服了四位上海钢琴厂的钢琴技师,利用周末时间到洛舍帮忙。这一举措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,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关于人才流动的大讨论。最终,在四位星期日工程师的指导下,新中国第5家钢琴制造厂——湖州钢琴厂成立了。

  当年,8台伯牙牌钢琴在洛舍镇横空出世。德清县钢琴制造协会副会长金文英向记者回忆,当时,这8台伯牙牌钢琴得到了业内一致的好评。次年,著名相声艺术家姜昆还给自己的女儿买了一台伯牙牌钢琴当作礼物。

  从王惠林开始,一代又一代的洛舍钢琴从业者们,一直想要尝试回答这个问题。而如今,这个答案正呈现在一台台洛舍钢琴所奏响的每一节音符中。

  一台钢琴,一次拨音、四次粗调、一次精调,既需要耐心的侧耳倾听,也需要科学的仪器助力,不变的则是时刻的专注。林明飞有时在工厂一站,就是十几个小时。专业的技术和敬业的态度,也让林明飞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钢琴巧匠。

  去年,恰逢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。林明飞和同事们带着洛舍工艺来到全国政协礼堂,共同修复了一台上世纪50年代的老钢琴。这台钢琴正是当年周恩来总理用外汇购买的。非常荣幸,能用自己的技术为国家做点微薄的贡献。

  因为爱钢琴,林明飞在造钢琴之余,还弹起了钢琴。通过自我摸索,曾经不晓音律的她,已然能自如地在琴键上翩翩起舞。在林明飞的引领下,她的丈夫、儿子、侄子也纷纷加入钢琴行业。而他们也成了钢琴之乡的钢琴之家。

  潘鸿凯的父亲是洛舍钢琴业的元老之一。如果说,父辈们毕生致力于用匠心打造洛舍制造。而潘鸿凯则更想用信心去推动洛舍钢琴飞入寻常百姓家。

  数据显示,中国制造了全球近75%的钢琴,但中国家庭的钢琴保有率却不到7%。钢琴作为乐器之王正备受家长关注。一些家长也存有一定的误区,钢琴并非越贵就一定越好。

  钢琴的外壳、琴键、喷涂等硬件,其注重的是原材料质量和工艺加工。潘鸿凯表示,目前,洛舍钢琴在机械工艺制作等方面已经达到国内顶尖的水准。洛舍不仅是钢琴之乡,同时也是著名的木材之乡,这也为钢琴制造提供了天然优势。

  潘鸿凯信心的所在,随着越来越多像林明飞这样的民间巧匠在洛舍涌现,洛舍工艺也成了极负盛名的软实力。

  如果让我为洛舍钢琴带货,我最大的推荐理由就是——性价比。潘鸿凯表示,对于入门的孩子,洛舍的钢琴一定能满足家长的要求。

  来自韩国的整音师李炳男,用他并不标准的中文向记者诉说道。曾在、斯坦威等全球著名钢琴企业担任过技术指导的李炳男,参与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钢琴整音工作。而如今,他已经在洛舍工作了将近8年。

  就在8年前,整个洛舍镇几乎找不出一个专业的调音师。在李炳男到来后,一切发生了改变。如今,桃李满洛舍的李炳男,依旧对每一位前来请教的后辈谆谆教导,我愿意为中国钢琴,贡献我的力量。

  30多年的职业生涯,李炳男对无数钢琴进行不同程度的整音,而对徒弟、对工作、对洛舍的钢琴,他从来只有一个不变的要求——良心要好。

  这里的每一台钢琴,可能是给孩子的,给音乐家的,也可能是给一个渴望音乐的人。每一节音符,都是我们所能给予的最好的礼物。如今,李炳男所在的乐韵钢琴厂中的每一台钢琴,必须要通过李炳男的魔鬼考验才能出厂。而这也正是这批钢琴的良心所在。

  当下,中国已是全球钢琴生产的第一大国。而国内生产的每7台钢琴中,至少有一台来自洛舍。洛舍生产钢琴产品更是出口欧洲、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  洛舍不大,全镇只有一条主干道。但是洛舍的钢琴产业链很大,在这条主干道上,你能找到钢琴的任何一个部位的零件生产商。

  正如潘鸿凯所说,洛舍镇不仅拥有诸多钢琴行业的能工巧匠,在30多年的市场沉淀中,如今的洛舍已然形成了一个贯穿整条钢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。琴壳、击弦机、榔头、键盘、音板等8000多个零部件,几乎都可以在洛舍当地采购到。

  比起有200年钢琴历史的德国等国家,我们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。潘鸿凯表示,人们逐渐认可洛舍制造,但却很少有人了解洛舍品牌。同样的标准,同样的工艺,同样的用心,贴上国际大牌,销量不愁。贴上洛舍品牌,认可度还并不高。

  疫情之下,洛舍钢琴也遇到了全新的问题。制造、销售、流通等环节,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疫情的掣肘。但正如36年前洛舍农民初次接触钢琴时一样,困难似乎从来都不是击溃洛舍人民的缘由。

  一手抓防疫,一手抓经济。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,4月初,洛舍当地大部分工厂的复工率已达到100%。一季度,我们的销量有一定的下滑,一些厂甚至没有完全开工,但是我们对所有工人的所有保障,一分不少。

  另一方面,疫情也促使洛舍加快改革与转型的步伐。目前,洛舍当地企业通过科技赋能生产,开发出了全国领先的钢琴自动演奏系统。也有企业结合在线新经济的理念,通过线上销售、直播带货等新颖的形式,探索出了全新的洛舍钢琴产业新模式。

  此外,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深度发展,钢琴之乡也正在不断辐射它的产业影响力Z6尊龙。此前,来自洛舍的乐韵钢琴与上海钢琴有限公司(施特劳斯)完成签约。当上海品牌与洛舍制造强强联手,百年老字号也与了不起的小镇的完成了深度融合。

  著名电影《海上钢琴师》的这句台词,曾激励了无数钢琴从业者。对于朴素的洛舍人而言,他们在钢琴制造的道路上,也恰恰是在有限的基础上,制造出了无限的可能。而我们也愿意相信,凭借一代又一代洛舍人的勤劳与付出,这个了不起的小镇,定能在新时代奏响全新的华美乐章。